2014年1月4日,由山东大学政治文明与宪政研究中心组织开展的年度十大公法事件推评活动顺利结束,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等十个事件入选2013年度十大公法事件。
本次推评活动由公法事件月度评论、备选公法事件推选、十大公法事件评选三轮程序构成。一是在山东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月举行的"公法事件月度评论"活动基础上汇集有重大影响的公法事件,形成包含近百个公法事件在内的"公法事件概览";二是通过备选公法事件推选阶段,由百余位研究生和本科生从"公法事件概览"中投票产生备选公法事件,形成由25个公法事件组成的候选名单;三是经十大公法事件评选阶段由专家学者推选产生年度十大公法事件。
2014年1月4日,在山东大学政治文明与宪政研究中心主办的"政府改革与法治政府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行政法学界2013年学术年会上,60多位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联合评审,根据媒介曝光度、国际关注度、社会影响度、官方反应度以及学者关注度等多重因素,最终投票产生2013年度十大公法事件。
劳动教养制度改革
劳动教养制度在2013年受到比以往更多的质疑,"上访妈妈"唐慧基于劳动教养处罚而提起的国家赔偿申请获得湖南高院支持更将该制度推至风口浪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废除劳教制度。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意味着劳动教养制度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湖南衡阳贿选事件
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1月3日,衡阳市召开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差额选举省人大代表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以贿赂手段破坏选举的违纪违法案件。2013年12月28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对在衡阳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以贿赂手段当选的56名省人大代表,依法确认当选无效并予以公告。衡阳市有关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分别召开会议,决定接受512名收受钱物的衡阳市人大代表辞职。衡阳贿选事件引起人们对选举制度和地方人大选举活动的高度关注。
党内法规建设规划
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外公布;8月份《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300多件将被废止和宣布无效;11月27日,《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出台。党内法规的制定、清理、规划等标志着执政党依法执政观念的深化,彰显了政党政治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微博直播审理薄案
薄熙来被控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案于2013年8月22在济南开庭审理,济南中院利用官方微博全程直播庭审情况,对于庭审的具体内容进行全程公布,公布的内容包括庭审记录,证据音视频、图片和庭审进展情况等,内容详细、充实,大大超出了国内外预期。微博直播是近年庭审使用新媒体的标志性事件,此类庭审公开的方式或成为新媒体环境下人民法院重点使用的一种方式。
全国范围雾霾事件
整个2013年,中国中东部乃至中国大部区域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恶劣空气状况下,"加强空气治理,反思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成为生活普遍共识,通过相关立法、执法甚至司法活动,以法治方式保障公众底线环境权、生存权成为政府的重大责任和法治的重要主题。
计划生育制度改革
11月,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授权各省市区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该决议,结合本地实际及时修改立法。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显示我国计生政策正顺应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社会转型现实而进行重大调整。与此相适应,社会抚养费制度乃至户籍制度都面临重大调整。
中国信访制度改革
自3月始,国家信访局不再传达各地"非正常上访"人次数排名表,部分地方政府开始取消以信访人数排名来考核官员政绩的做法;5月,中纪委表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杜绝一切"拦卡堵截"上访群众的做法,严禁到来访接待场所和公共场所拦截正常上访群众;7月,国家信访局全面开放网上投诉。诸多变化显示出信访制度的新理念、新定位、新发展。
中国反腐力度空前
2013年,18名省部级高官及数量众多的领导干部因违法违纪被查处。2013年5月和10月,中央分别开展两轮中央巡视组对地方和相关单位的巡视检查,发现和报告腐败线索。12月25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对未来5年反腐做顶层设计。这些举措不仅表现出从严治党的决心,也越来越清晰地体现出反腐工作的空前力度,以及"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常态化、制度化思路。
中央行政机构改革
2013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具体体现在铁路政企分开、卫生计生整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机构整合等多方面。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这次转变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推进职能整合,解决职责交叉,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未成年人权益受侵
2013年,收养孤儿、弃婴私人场所火灾、新生儿遭父母遗弃、女童遭生父非人虐待、未成年女生被教育机构工作人员性侵等系列事件接连不断,加之全国约六千万留守儿童的现实,引发社会各方面极大忧虑和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极大关注。未成年人受侵事件频发,也凸显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和法治网络的紧迫性。